山东海事职业学院
人才培养调研实施方案
为加强学校专业(群)建设,合理进行专业(群)布局,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现组织开展人才培养调研工作,实施意见如下:
一、调研目的
为促进学校专业(群)内涵特色建设,进一步优化专业布局,提升学校专业(群)建设水平和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提高学校专业布局与区域经济对接程度、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编制质量、高素质(含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水平,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专业(群),不断提升专业竞争力和服务力﹐更好地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二、调研范围
学校40个专业(不包括已撤销专业)、2个新增专业和计划新增专业。
三、调研时间安排
2024年1月21日前,组织开展调研动员;
2024年1月31日前,组织开展调研问卷的研讨、编制和发放;
2024年2月29日前,组织开展调研材料的反馈回收;
2024年3月31日前,组织开展调研数据的分析、论证;
2024年4月30日前,组织开展课程体系构建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工作;
2024年5月31日前,完成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的制(修)订。
四、调研内容
序号 |
调研类别 |
调研内容 |
1 |
产业链与产业集群调研 |
(1)产业链调研。一是掌握本专业(群)对接服务的区域经济优势、支柱和高端产业链;二是掌握该产业链的价值链分布情况,明确产业高端环节和产业高端单元;三是掌握该产业链高端环节或单元的企业链分布情况,明确主要企业的单位名称、地理位置、主营业务等详细信息。 (2)产业集群调研。一是掌握本专业(群)对接服务的区域经济中大部分企业所围绕的集中产业或紧密相关的产业;二是掌握该产业集群中共性或通用的工艺和技术。 |
2 |
行业发展与企业需求调研 |
(1)行业发展调研。一是掌握行业发展动向、发展制约瓶颈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二是掌握产业需求侧主要结构要素、数量及规格;三是掌握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标准等先进元素的详细信息。 (2)企业需求调研。一是摸清企业岗位设置及人才需求;二是摸清岗位主要工作任务、工作标准和规范;三是摸清岗位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变化情况。 (3)劳动力市场调研。通过到当地人才市场、人才中介机构调查,参加人才供需见面会、搜集招聘广告、网络媒体,走访校企合作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等,掌握人才市场需求变化情况。 |
3 |
岗位群与典型工作任务调研 |
(1)岗位(群)调研。一是掌握专业(群)对应的职业岗位(群)有哪些;二是掌握对应职业岗位(群)目前人才结构状况;三是掌握对应职业岗位(群)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能力需求变化情况。 (2)典型工作任务调研。一是依据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深入调研,摸清工作过程、工作环境、工作对象、工具器材、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工作要求等,并了解清楚工作任务实际操作中有哪些子任务;二是针对本专业面向工作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资格,对相应的国家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进行调研。 |
4 |
毕业生跟踪调研 |
(1)对往届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其基本情况及对毕业生规格的建议,对我院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效果等方面的评价建议。 (2)对有代表性的毕业生用人单位进行调查,了解我院毕业生质量与竞争力,包括基本情况、思想品质、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工作业绩、综合评价、竞争力分析,对我院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教育教学工作等方面的建议和意见。 |
5 |
兄弟院校专业(群)建设情况 |
调研与本专业(群)相同或相近的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内、区域内专业(群)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构建、实习实训等各方面的典型做法与经验,与本专业(群)进行比较分析,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 |
五、调研方法
1.现场调研法。直接到企业及实际岗位现场进行调研,可直接感受一线需求,并可获取第一线的资料。2.查阅资料法。通过查阅公开的资料、相关网站,了解相关信息;到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查阅相关岗位说明书、岗位任职条件,主要职责和主要工作,特别是职业资格要求。
3.问卷法。向调查对象发放有关问卷,由调查对象填写后收回。
4.访谈(座谈)法。调查人员在组织问卷调查的同时,邀请部分毕业生或用人单位有关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征询意见和建议,并做好记录,作为撰写调查报告的原始资料。
5.电话访谈法。根据毕业生人数多、就业企业分布广的实际情况,为有效节省时间和经费,对在本地区以外就业的毕业生,可采用电话访谈方法进行调查。
六、工作要求
1.专业(群)建设调研是学校专业设置调整以及专业群建设的逻辑起点,是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课程标准开发的基础,各教学单位应高度重视,持续开展专业(群)建设调研,认真做好各项调研任务。
2.请各教学单位开展集中调研,组织骨干力量分析调研数据,形成针对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以及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构建、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有建设性的意见,撰写专业建设调研报告。
3.学校将组织遴选认定优秀专业(群)调研报告并作为校级教学成果纳入部门绩效考核。
附件:1.山东海事职业学院人才培养调研分析报告体例
2.山东海事职业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山东海事职业学院**专业***课程教学标准
4.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格式要求
山东海事职业学院
2024年1月20日
附件1:
山东海事职业学院
人才培养调研分析报告
一、调研背景分析
二、调研基本情况
(一)调研方法
(二)职业岗位及行业规范
(三)职业资格情况
(四)职业岗位能力要求
(五)课程设置支撑职业能力情况
(六)相关学校课程设置情况
三、分析与建议
(一)调研资料分析
(二)调研结论
(三)专业(群)建设改善建议
(四)小结
附件2:
山东海事职业学院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
参照教育部颁发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
二、专业代码
参照教育部颁发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
三、入学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或普通高中学校)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建议对本专业生源提出具体学力基础和兴趣特点要求)。
四、修业年限
一般为三年(实行学分制的,以修满规定学分为准,可实行弹性学制)。
五、职业面向
本专业毕业生职业面向主要为*****领域的行业企业,从事****、****、****等工作,见表1-1。
表1-1 *****专业主要职业面向
序号 |
对应职业 (编码) |
对应岗位群或 技术领域举例 |
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举例 |
专业方向 |
1 |
|
|
|
|
2 |
|
|
|
|
... |
|
…… |
…… |
|
六、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面向××××等行业企业,培养从事××××等工作,具备××××素质,掌握××××知识,具备××××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七、培养规格
1.素质要求
解释:“素质”应明确本专业毕业生在思想政治、核心素养、职业素质方面的要求,并体现对应岗位群在相关行业企业文化、职业道德、态度与行为规范等方面的专业特点,如:安全生产、节能环保、遵守操作规程等,一般5~6条。
2.知识要求
解释:“知识”应说明本专业毕业生需掌握的专业知识及要求,可有机融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有关内容及要求,一般6~8条。
3.能力要求
解释:含对应职业和工作岗位、核心技术技能要求、未来发展方向、专业就业能力、行业拓展能力等。“能力”应说明本专业毕业生需掌握的职业能力,若涉及多个专业方向,先总说共同的能力要求,再针对不同专业方向说明不同的能力要求。能力描述要体现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培养方式,采取动宾结构,基本格式为“行为+结果”、“行为+标准+结果”,可以在动词前加上“能(会)”。一般6~8条。
八、职业证书
本专业学生通过学习可获得的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见表1-2。
表1-2 ****专业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序号 |
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举例 |
等级 |
认证单位 |
备注 (选考或必考) |
1 |
|
|
|
|
2 |
|
|
|
|
…… |
|
…… |
…… |
|
注:*表示职业资格证书;☆表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九、职业能力和职业资格标准(职业技能标准)分析
**专业职业能力和职业资格标准(职业技能标准)分析见表1-3。
表1-3 **专业职业能力和职业资格标准(职业技能标准)分析
就业岗位 |
典型工作任务 |
职业能力 |
职业资格 |
1 |
|
|
|
2 |
|
|
|
…… |
|
…… |
…… |
十、课程结构框架
通过用框图形式,明确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和其他课程结构体系。例如下图:

十一、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和“三全育人”改革等要求,把立德树人贯穿到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技术技能培养、社会实践教育等各个环节。
1.公共基础课程
2.专业课程
(1)专业基础课程
(2)专业核心课程(6-8门)
(3)专业方向课程
(4)专业选修课程
为适应……发展,使学生具备……素质、掌握……知识、具有……能力,可开设×××、×××、×××、×××、×××、×××等选修课程。
(4)综合实训
综合实训是本专业必修的综合性训练课程。通过综合实训,使学生了解......,掌握......,提高......能力,增强......素质,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5)岗位实习
岗位实习是专业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岗位实习,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全面巩固和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际岗位工作能力,为就业奠定坚实基础。本专业岗位实习主要使学生了解......,掌握......,应用......,增强......素质,提高......能力。
解释:公共基础课程只选主要课程进行介绍,专业基础课程只选主要要课程进行介绍,专业核心课程全部进行课程介绍,专业方向课程只选主要课程进行介绍,专业选修课程一并进行描述即可,且避免与课程标准的内容重复。
十二、教学时间安排及课时建议
1.教学时间安排建议表(此表不得修改)
学年 周数 内容 |
教学(含理实一体教学 及专门化集中实训) |
复习 考试 |
机动 |
假期 |
全年 周数 |
一 |
36 |
2 |
2 |
12 |
52 |
二 |
36 |
2 |
2 |
12 |
52 |
三 |
38(其中,毕业岗位实习、毕业论文设计与答辩20周) |
1 |
1 |
5 |
45 |
2.学时分配和学分
课程类别 |
学时 |
学分 |
占总学时比例 |
占总学分 比例 |
理论 |
实践 |
理论 |
实践 |
课 程 |
公共必修课程 |
|
|
|
|
|
|
公共限定选修课程 |
|
|
|
|
|
|
公共任意选修课程 |
|
|
|
|
|
|
专业基础课程 |
|
|
|
|
|
|
专业核心课程 |
|
|
|
|
|
|
专业方向课程 |
|
|
|
|
|
|
专业限定选修课程 |
|
|
|
|
|
|
专业任意选修课程 |
|
|
|
|
|
|
综合实训 |
|
|
|
|
|
|
其他环节 |
入学教育及军训 |
|
|
|
|
|
|
毕业教育 |
|
|
|
|
|
|
岗位实习 |
|
|
|
|
|
|
毕业论文答辩 |
|
|
|
|
|
|
合 计 |
|
|
|
|
|
|
3.授课计划安排表
课程类别 |
序号 |
课程名称 |
学 时 |
学分 |
按学年、学期教学进程安排 (周学时/教学周数) |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
1 |
2 |
3 |
4 |
5 |
6 |
|
总学时 |
理论学 时 |
实践学 时 |
|
17/理论周数 |
18/理论周数 |
18/理论周数 |
18/理 论 周 数 |
18/理 论 周 数 |
20 |
|
公共基础课程 |
公共必修课程 |
1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
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小计(占总课时比例…) |
|
|
|
|
|
|
|
|
|
|
|
限定选修课程 |
1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小计(占总课时比例…) |
|
|
|
|
|
|
|
|
|
|
|
任 意 选 修 课 程 |
1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小计(占总课时比例…) |
|
|
|
|
|
|
|
|
|
|
|
专业课程 |
专 业 基 础 课 程 |
1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小计(占总课时比例…) |
|
|
|
|
|
|
|
|
|
|
|
专业核心课程 |
1 |
职业认识实习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小计(占总课时比例…) |
|
|
|
|
|
|
|
|
|
|
|
专业方向课程 |
1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小计(占总课时比例…) |
|
|
|
|
|
|
|
|
|
|
|
专业限定选修课程 |
1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小计(占总课时比例…) |
|
|
|
|
|
|
|
|
|
|
|
专 业 任 意 选 修 课 程 |
1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小计(占总课时比例…) |
|
|
|
|
|
|
|
|
|
|
|
综 合 实 训 |
1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小计(占总课时比例…) |
|
|
|
|
|
|
|
|
|
|
|
岗位实习 |
540 |
0 |
540 |
18 |
|
|
|
|
|
18周 |
|
其 他 |
1 |
入学教育与军训 |
56 |
0 |
56 |
2 |
2周 |
|
|
|
|
|
|
2 |
毕业教育 |
28 |
10 |
18 |
1 |
|
|
|
|
|
|
|
3 |
毕业论文答辩 |
60 |
0 |
60 |
2 |
|
|
|
|
|
2周 |
|
4 |
劳动教育实践课 |
28 |
0 |
28 |
1 |
1周 |
1周 |
|
|
|
|
|
…… |
…… |
|
|
|
|
|
|
|
|
|
|
|
小计(占总课时比例…) |
|
|
|
|
|
|
|
|
|
|
|
周课时及学分合计 |
|
|
|
|
|
|
|
|
|
|
|
总学时 |
|
|
|
|
|
|
|
|
|
|
|
|
|
|
|
|
|
|
说明:毕业岗位实习以外的专业课程学时包含课程内理实一体化的技能实训或专门化集中实训的时间。
解释:三年制高职可使用此表格,五年一贯制表格可参照此表格单独设计。
十三、教学实施建议(根据以下4点要求,各专业依据实际情况予以具体化,严禁照抄照搬。)
1.教学要求
结合本专业实际情况进行表述,要具体化。一般300~400字。
2.教学资源
主要包括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需要的教材、图书及数字化资源等。
(1)教材选用要求
(2)图书资料配备要求
(3)数字资源配备要求
(4)师资配备标准要求
(5)实验(实训)室及设备配备标准要求
校内实验(实训)室必须具备用于******专业课程的实训室:*****、******、******、……。
校外实训基地
根据****专业发展和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应在***企业(单位)建立实训基地。(简要介绍实训基地)
解释:从以上五方面展开描述,一般600-1000字。
3.学习评价
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和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学习评价体现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注意吸收家长、行业和企业参与。注重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职业技能鉴定与学业考核相结合,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与自我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
学习评价采用学习过程评价、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实际操作评价、期末综合考核评价等多种方式。根据不同课程性质和教学要求,可以通过笔试、口试、实操、项目作业等方法,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工作规范等方面的学习水平。
学习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在实践中运用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重视节能环保、绿色发展、规范操作、安全生产等职业素质的形成。
解释:参照上述一般性要求,结合各专业实际予以具体化。一般500~600字。
4.质量管理
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建立健全巡课、听课、评教、评学等制度,建立与行业企业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督导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定期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
完善专业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健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及时开展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更新和教学资源建设工作,加强课堂教学、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方面质量标准建设,提升教学质量。
完善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和毕业生质量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对生源情况、在校生学业水平、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
解释:从以上三个角度进行说明,并结合各专业实际予以具体化。一般300~400字。
十四、毕业要求
1.学业考核要求
解释: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及职业能力要求,结合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情况调研结果,明确对学生学业成绩、实践经历、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考核要求、考核方式和考核标准,以及学生毕业时应完成的规定学时学分。一般300字以内。
2.证书考取要求
解释:根据有关政策规定,对接职业岗位需求和学生职业发展需要,明确可考取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要说明证书有关内容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途径、方法和内容等方面建议。一般300字以内。
十五、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
为体现终身学习理念,明确本专业毕业生继续学习的渠道和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专业面向。
本科:×××、×××、×××
解释:列举毕业生可继续学习的本科主要专业名称,参照本科专业目录(2021版)。